在螺洋街道,一场交通设施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。台州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项目作为这一发展的核心动力,正引领着螺洋街道向着更加繁荣和高效的现代化美丽城镇迈进。
走进台州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集装箱,几条吊臂正有序地作业着。宽阔的现场,工作人员并不多,往来的车辆和机器的轰鸣声构成了繁忙图景。
今年8月底,随着台州南铁路智慧陆港新区与甬台温铁路、金台铁路的成功拨接,这一省市区重点项目投入运营,标志着一个陆、海、空、铁“四位一体”、面向全球的多式联运大物流综合体系正在路桥逐步形成,运力可达3000万吨/年,路桥商贸流通的辐射能力跃升至新的高度。
螺洋街道,这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镇,如今已蝶变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。甬台温铁路、杭绍台铁路、市域铁路S1线南北向穿境而过,交通网络四通八达。
该街道党工委委员、常务副主任罗人玮表示:“作为路桥城市建设西进的主战场,街道充分利用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,打造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。智慧陆港项目的完工运营,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,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中国公路物流信息平台,从而形成大数据物流产业生态体系。”
随着交通要素和市场要素的驱动,螺洋街道聚力多式联运,不断提升路桥区区域性智慧物流中心的影响力与带动力。智能制造、高端装备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大数据等工业4.0领航产业的布局,让螺洋逐步建立起现代工业体系,成为“路桥智造”大步挺进的重要一环。
流动的螺洋,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。每天天不亮,各物流园区内的货车便开始忙碌起来,向四面八方驶去。为了加强物流园区管理,促进物流产业发展,螺洋街道发挥信息技术优势,以“互联网+”模式打造智慧物流,实现物流运输全流程可视化,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。
走进园区,大屏幕上一条条实时滚动的物流信息清晰可见。“通过后台数据监测,可以提高车货匹配效率,为企业节省成凯发国际首页本。”园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道。
此外,螺洋街道还成立了“红色畅运”产业链联合党委,深化联建共建机制,引入平台企业赋能中小微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,为物流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兴产业,惠民生。“物流园区就在家门口,我们的杨梅想要运往外省,现在方便多了,销路也越来越广。”大岙里村的村民余大叔感慨道,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让老百姓增收致富更有信心。
智慧陆港建设和现代化美镇交通设施的跨越式发展,是螺洋街道持续深化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实际行动。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、提升服务质量、优化产业结构,螺洋街道正逐步形成一个生态宜居、服务完善、产业兴旺的美丽城区。居民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得到了显著提升,一个宜居宜业宜商宜创的新螺洋正在崛起。